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 生态文明助力科学发展

2011-03-24 新闻中心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态迅速升级引起日本国民恐慌,也引发全球关于生态文明的重新思考。有分析认为,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检测出的高度放射性元素,是一个人类和生态悲剧的开始。

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已引起代表、委员重点关注。统计显示,8个民主党派共提交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提案30余件。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过程中取得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全部成果的总和。”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张巨成指出,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拯救,是对片面发展生产力和追求利润的发展观的纠正,是社会主义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说,生态文明是一个大“筐子”,涉及人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方面形成的积极进步的成果都叫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同学者会给予不同的界定。”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卢风对记者说,他将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大体分为修补论和超越论两种。持修补理论的人主要以发展主义为思路,注重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反对过分强调生态文明;持超越理论的人认为生态文明是自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为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积极探索中国的环保新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的环保新理念。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要抓好环境保护这个主阵地,坚持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西方国家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已有较大发展,许多国外专家学者曾分别就生态文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如确立生态理性、生态优先观念,发展循环经济、稳态经济,实现生态现代化、生态自治,构建生态国家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张云飞对记者说,将生态文明作为执政党的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伟大创新。

“要想充分理解这一理念的‘新’之所在,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研究员聂忆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新、提升的高度新、提出的内容新,将生态与文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财富分别结合起来,意在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是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谈到我国生态文明研究的总体状况,聂忆黄等专家认为,目前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热度虽然很高,但成效并不显著,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也不多。聂忆黄说,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没有实践,理论也只能是浅层次的认识,实践需要过程和时间的积累,否则很难提出有价值的理论,当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积累,所以理论成果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总结。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3期头版文章之一,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本报记者:张凤娜

上一条: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实践项目云... 下一条:我校离退休处论文获省级奖励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