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 >> 正文

建议推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008-09-05 新闻中心 

假如我还在教学,我会极尽全力地对原有课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之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因为,这已经是燃眉之急,绝对耽误不得。目前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有20个,它们的科技创新占世界总数的99%。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科技创新还不到世界总数的1%!这种局面我们绝对不能容忍下去。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就已宣布,我们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使自己的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十七大文件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要求“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十七大提出的这个光荣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到担负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重任的高等学校肩上。许多大学已经行动起来,《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工作要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一项中也提到:要实现“长江学者”零的突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广大教师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中,切切不可忘记“教学相长”的道路;在努力使自己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同时,也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创新,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据了解,现在的许多教师已经作了不少尝试,使我这个离开教学工作将近20年的人也禁不住想:假如我还在上课,我会怎么做呢?

假如我还在教学,我将采用以下课型:

第一, 演讲式;(1)向学生讲明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所采用的教科书进行必要的评述,并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2)向学生讲述自己在相关学科方面已经进行过哪些研究,并与学生分享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3)向学生说明,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必须相互紧密配合。同时着重指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应当是真正的主体,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师必须满足他们发展成长的需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学生本人,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为改变人类的现状而努力学习。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和陌生的老师时,很快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助于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 对话式; 围绕课程的某些章节师生进行对话,双方都可以提问,也可以解答。教师的提问主要起引导和启发作用。通过课堂对话,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理。教师必须通过对话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表示他已经开始动了脑筋,进入了思考问题的程序,这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穷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们正是要通过对话来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非常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第三, 答疑式;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答疑。当然,教师也可以不直接回答,仅仅告诉学生有哪些资料可以参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如果遇到教师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在找到答案后才回答。这样做不会丢脸,反而是在做一种很好的示范: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在《论语》中我们也看到,孔子经常用回答弟子的问题来进行讲学,而且,对同一个问题,他会因人而异地作出不同的回答,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例子。答疑式课型在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的课上是不罕见的,每个课程在期末考试之前,都会安排一定时间作质疑课,但这远远不够。我本人曾经在“外报外刊”课上经常采用答疑式课型,带学生直接到图书馆去看外报外刊。报刊上的新词语最多,我不懂的、甚至在词典上也找不到的东西不少。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要求大家把问题带回家去努力研究,这种做法效果良好。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求知欲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可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研讨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个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个命题自己确定题目进行论证。题目报给老师之后,由他指定一人或数人作主题发言,然后全体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作简单的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东西进行大力表彰。研讨式课型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因为它是开放式的,学生拥有巨大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因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把研究问题当作一种兴趣,当作一种无比快乐的享受,这是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第五, 实践式;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研究和实习,或进入实验室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做社会义工,积极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这非常有利于使学生知道社会的需要,从而确定自己的选题。一个科学家,不管是从事社会科学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都必须具有对于社会需求的特殊敏感,否则,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前沿,寻求新的突破。

我把这些课型,统称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因为在任何一种课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着的。当然,教师毕竟是“先生”,是先行者,整个教学过程,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的。这些课型应当有助于教学相长,使教师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我校2008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到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长江学者’零的突破”,但愿这一目标能尽快实现。

归结起来,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几种基本素质是:强烈的主体意识,旺盛的求知欲望,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知行结合的创新能力,捕捉社会需求的特殊敏感,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培养这些素质的最佳途径。

因为脱离教学已将近20年,上述一切都只是根据过去30多年教学经验提炼出来的设想,如果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此愿足矣。(肖葳)

上一条: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下一条:中日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术...

【关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6-2024 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含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开云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授权,请勿转载新闻文字、图片或建立网站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联系邮箱:ynunews@ynu.edu.cn